日期:2016-7-22(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报记者曹政□ 灾后第五天,舟曲上空阴云密布,不时飘下零星细雨。 从灾难中逃生的人们,正在慢慢恢复日常的生活,而心理危机的阴影正在隐现。目前,由卫生部和甘肃省多位心理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已经在舟曲设立心理干预点,相关的心理干预工作已经开始。 ■部分灾民急需心理干预 在舟曲县第三中学灾民安置点,记者见到了正在读高中二年级的孙英(化名)。她是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后第一个接受心理治疗的灾民。甘肃省中医学院教授刘立说,刚见面时,孙英正哭个不停,情绪不太稳定。 孙英在舟曲一中上高二,暑假期间在县城的一家快餐店打暑期工。8月7日,她打电话给同班的3名同学,约她们晚上去玩。“3位同学都住在东街附近,当晚她们老说有事,要等等。可等到晚上11点多,都没见到人出来。” 孙英住在远离白龙江的地方,并没有遭遇到泥石流。第二天醒来,孙英才知道发生了泥石流。等她回到东街找到同学家里时,整个东街已被夷为平地。3名同学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被埋在泥沙里。 孙英在东街里找同学和老师。整整两个白天,哭了又哭。“我好恨我自己,当晚要是我直接去同学家把同学找来到我这里玩,她们就不会死。”在专家面前,孙英坐得笔直,垂头望着地面,不断地自责。 两天之后,孙英想用做志愿者的方式来忘却这段苦,却发现事与愿违。“她的朋友说,孙英每次只要看到安置点的灾民,就会边做事边流眼泪。”刘立说。 心理专家们抵达的当天,志愿者在安置点舟曲一中为专家组搭帐篷时,听到两位灾民的哭声,正在抬桌子的孙英也跟着哭起来。她的同学随即将孙英拉进了心理专家的帐篷内。 救援队负责人、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米登海告诉记者,专家们已经对几百名灾民进行了抽样评估调查,发现灾民普遍情绪低落,受访者不同程度地存在情绪紧张、害怕、烦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灾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仍有16%左右的灾民需要心理干预。 ■干预过程可能历时半年 具备丰富灾后心理干预经验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张东是卫生部首批驰援舟曲的专家之一。他把灾后灾民的心理反应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急性反应期。在这个时期内,人群可能有3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情绪突然爆发,哭闹等;一种是否认,不愿承认眼前的灾难;第三种是非常理性,极度地自我克制,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或是做出很多利他行为。 张东表示,第三种人往往特别容易让人忽视,甚至被视作正面典型。但是这一类人的心理负担并没有得到合适的宣泄,在一两个星期之后,其心理问题便会显现。假如还不能得到合理解决艾灸治疗小儿癫痫,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在舟曲,急性期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张东说,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舟曲人口密度大,人群普遍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情绪很容易发生传染,出现集体癔病。因此,心理专家们在急性期的工作重点,除了宣传、调查、评估,就是关注高危重点人群。 在急性期之后,人们的情绪会进入恢复期,绝大多数人在这个时期心理负担会逐渐减轻,社会功能也会慢慢恢复。 但是这一时期的长度因人而异老年癫痫病需要怎样治疗好,短则1个月,长的需要3个月。“在恢复阶段,鼓励或是劝勉的谈话用处并不大。”张东说,在恢复阶段,对于陪护人员来说癫痫小发作,首先要有耐心,给受灾者时间自己恢复;其次要允许灾民适度地宣泄,不要过多干涉。如果可能的话,帮助灾民换一个生活环境,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 张东说,通过这些途径,95%的灾民心理问题都能解决,如果灾民仍不能恢复,甚至影响健康,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和精神药物的帮助。 恢复期可能需要经历半年的时间,这时才会进入正常期,灾民摆脱灾难带来的悲伤,重新开始生活。这时候还需要社会相关的民政、教育、社保等保障体系及时配合。 ■专家呼吁制订长期方案 11日,赶赴灾区的心理专家们在几个受灾居民安置点开展心理状况调查,目的是掌握目前灾区人群心理状况。 “我们不主张一上来就对所有人群都进行心理干预,首要的是评估,掌握重点高危人群。”来自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心理专家郭霞表示。 郭霞正在寻找舟曲县公安部门和电信系统的幸存职工,因为在此次灾难中,这两个部门的家属区和办公区均损失惨重,但由于这些部门的特殊性,幸存者必须全身心投入救灾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亲人。“如果绷得太久,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郭霞说,这些人都是重点人群。 张东建议,通过心理卫生工作者和志愿者对灾民进行初步筛选,再根据轻重缓急,分别由各级心理专家展开干预。此外,通过在适当时候举行相应的遇难群众悼念仪式,疏导遇难者亲属的情绪。 心理救援队还招募了15名志愿者。志愿者除了宣传相关的心理知识,还被要求寻访两类人:一是表现出明显的心理疾病症状甚至有轻生念头或行为的人,二是家里有多名亲属遇难的人。 张东说,灾后心理抚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制订中长期心理干预方案,防止救灾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灾民心理健康问题集中爆发。